集团动态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 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浦东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是陆家嘴的繁华夜景,是张江的硬核科技,是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是临港的大国重器,是迪斯尼的童话世界,也是九段沙的质朴宁静。
每一个浦东答案的背后,有老一辈的开拓进取,也有年轻人的赋能前行。
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澎湃新闻“湃客”走进三位和浦东同龄的“90后”青年,记录下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播撒下的理想、热情与汗水。
01 陆家嘴讲述者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乘坐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高速电梯,全程不到一分钟,你就能直达546米的高空,俯瞰上海的全景。
几乎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会为浦东陆家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所惊艷,而李雯佳就是每天与它们亲密接触的人。作为上海之巅观光厅的资深VIP接待,工作三年来,她一直将陆家嘴作为向海内外游客介绍上海的第一站。
“从1994年建成的东方明珠电视塔,1999年竣工的金茂大厦,到2008年完工的环球金融中心,再到2015年落成的上海中心大厦,陆家嘴不仅是上海的地标性区域,也代表着上海天际线的发展。”李雯佳说。
上海之巅观光厅日均接待游客五千至上万人次,它所在的上海中心大厦则是目前已建成的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越是节假日,李雯佳越是忙碌。数不清的游客在她的解说和笑容间,留下了对上海这座城市最初的美好印象。
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三十年间,陆家嘴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1990年出生的,其实和浦东开发开放是同一年。”李雯佳说,“每天看到这些高楼从晨曦到日落的画面,我感到上海这座城市、浦东这块区域是非常有生机的。”
目前,陆家嘴的260多幢商务楼宇中,已经集聚了4.3万家企业、50多万名白领,包括各类总部机构600多家,是全球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这里从室内空间上可划分为办公、酒店、精品商业、观光娱乐、会展等多个功能区,就象是一座小型城市。这也对应着陆家嘴对于楼宇经济“建成一幢,繁荣一片”的规划思路。
经过三十年的开发开放,陆家嘴已成为金融企业、投资机构、跨国公司总部、要素市场、各类服务中介机构的汇聚区,并逐步形成了以金融、航运服务、现代商贸为核心,旅游和会展为重点的“3+2”现代服务业体系。
忙碌,是陆家嘴每个人的日常状态。这里的一幢幢高楼不仅是黄浦江边美丽的风景,更承载着这片热土上无数年轻人的梦想。
02 张江逐梦人
“你好,我肚子不舒服。”“你是否有腹胀、乏力等症状?”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内,部署工程师李鹏正在和屏幕中的虚拟护士进行人机对话。
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李鹏从安徽蚌埠来到浦东张江工作,刚一年半。“一方面是对机器人感兴趣,另一方面从大学起就听说张江是一座科技之城,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都在这里落户发展。”他说。
李鹏所在的公司主要研发医疗服务机器人,应用在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种类包含可准确实现医用耗材智能配送、全程追溯的高值耗材管控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等病房服务的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等。
在这次的抗疫斗争中,公司研发的消毒机器人也走上了一线,在武汉多家医院及部分上海隔离酒店中承担起了日常的消毒工作。李鹏的工作职责就是在现场进行安装和调试,保证产品可以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
“首先我会带着消毒机器人认一遍地形图,当它认识到周围的环境之后,就可以自己自主地移动到各个点位,进行循环消毒。”他说,“希望我们做的事能保护到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近年来,张江凭借芯片、软件、工业设计和服务产业的综合优势,带动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呈现出“机器人+”的多元创新态势。
目前,张江不仅迎来了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ABB,也涌现出了一批深耕于垂直领域的本土机器人创业企业。在新落成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微软中国、Ada等国外人工智能团队,以及云从科技、华人运通、黑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均已入驻,未来将集聚超过8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拉开序幕,相信在张江这块孵化高地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创人从这里启航。
03 九段沙守护者
“呜——”一声汽笛,锚起船动。九段沙01号船,行驶在开阔的长江口水域上。
驾驶室内,康亮和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的几位同事一道,用望远镜观望着前方的水域情况。眼下,刀鱼和鳗鱼等洄游性鱼类开始向产卵场所进发,为了查处违规捕捞行为,他们一周会进行两到三次的巡逻执法。
“这里是历史上的渔场,之前水面上有很多的渔船和渔网,我们的执法艇经常会被渔民布的渔网缠住。”康亮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渔网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
康亮是管理署里年纪最轻的,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像许多同龄人一样参加了各类公职人员的考试,公告上“九段沙”三个字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生活在本地十几、二十年也没有听说过这里。”
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一块河口海岸型湿地,位于浦东机场东南角十公里左右,总面积约420.2平方公里,包括上沙、中沙、下沙、江亚南沙及附近浅水水域。
由于该区域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秋冬季节都会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觅食,而飞机的起降势必会对候鸟栖息地造成破坏。因此,保护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种青引鸟”工程,通过增加植物覆盖率,增加底栖和微生物的产量,从而提高候鸟食物产量,将候鸟逐渐引入到保护区内。
在九段沙岛上设有三条综合样线,用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观测,康亮和同事们也要定期进行巡视,严防偷捕偷猎等行为。
目前,九段沙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止2019年的累计监测结果显示,九段沙现有高等植物61种;昆虫510种;大型底栖动物115种;鱼类135种;鸟类18目48科2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3种;二级保护鸟类有小天鹅、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24种。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九段沙则是“上海之肾”。除了生物多样性资源,这里对于净化水质和空气、防洪防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层推进,康亮感到肩上的责任愈发重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纵使一江之外瞬息万变,上海“最后的处女地”九段沙却依旧保持着素颜的模样,和它的守护者一起,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三十载风华正茂,恰青春砥砺前行。相信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下,浦东定会继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导演/ 徐婉
摄影/ 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