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 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横跨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白渡桥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907年。为了让这座壮观的百年老桥继续为上海人民服务,市政建设部门从2008年4月开始,将外白渡桥的上层结构整体移至公平路码头全面检修,桥体重新加固,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施工,这座历尽沧桑、见证上海百年发展历史的外白渡桥重新焕发青春,横卧在陆家嘴对岸波光水影的苏州河上。
说起外白渡桥的建造历史,现今的年轻人可能还不知道它是我们浦东高桥镇著名的营造商周瑞庭承包建造的。
周瑞庭,字名莹,浦东高桥周家浜人。生于1869年,出身贫苦。11岁到上海学习木工,经勤学苦练,19岁时已做到木工“挡手”(承包工头),先后在浦东著名的营造商杨斯盛、顾兰洲等人手下承包工程,刻苦钻研,对西方近代建筑技术十分精通,并且懂得英文,为承包当时上海中外著名的建筑创造了条件。1895年,周瑞庭在浦西威海卫路开设了“周瑞记营造厂”,经营有方,信誉卓著,先后承建了外滩扬子保险公司大楼、真如国际无线电台、上海电话公司、俄罗斯驻沪领事馆、杨树浦发电厂等著名建筑,在当时均属规模大、要求高的工程,均能保质保量如期建成,因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在建筑业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1908年上海水木业公所成立时,周瑞庭被选为董事。
周瑞庭1907年承包建造外白渡桥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上海开埠前,苏州河上无桥,南来北往靠船摆渡,称为“外摆渡”。1856年英商韦尔斯“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在此建造了一座木桥,称“韦尔斯”桥,规定中国人过桥要付“过桥费”,引起上海人民的义愤和强烈反抗。租界工部局不得不于1873年在韦尔斯桥东侧建造了一座叫“公园桥”的新木桥,因过桥不再收钱,大家都叫它“外白渡桥”,韦尔斯桥当年也被拆除。1907年,工部局决定将此木桥改建成钢桁桥。起初工部局仍准备将建桥工程交给外商承包建造,但是在拆除原木桥时遇到了难题:木桥上部结构很容易地拆掉了,但下部打入河底深处的十几根木质桥桩无法拔出,外国的建筑工程师釆用各种西方技术均不奏效。最后,工部局不得不在全上海广为招标:“谁能将这些桥桩拔出,建桥工程即由谁承包。”周瑞庭到现场观察,研究思考,胸有成竹,向工部局提出接标,工部局在无奈之下,同意周瑞庭先作“拔桩”试验。
试拔桥桩那天,苏州河两岸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中外人士。只见周瑞庭指挥工人弄来两条大船,船舱内灌满河水,乘黄浦江水落潮时紧靠在桥桩两侧,夹住桥桩,然后在两条船上横放两根又粗又长的硬木方,再用绳索将桥桩与木方紧紧绑在一起,随着江水涨潮,水位渐渐上升,木船巨大的浮力把桥桩“轻松”地拔起;再把船舱内的水抽到江里,船体更加升高,下部深埋在江底的桥桩就被周瑞庭他们“不费吹灰之力”拔出。两岸一片欢腾,人人啧啧称赞,那些赶来想看笑话的外国佬也不得不为中国人的智慧和周瑞庭的“土办法”所折服。工部局十分钦佩周瑞庭的才干,决定由周承建此桥,在周瑞庭的精心指挥监造下,外白渡桥顺利建成,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注:周瑞庭巧用“土办法”拔桥桩,承建外白渡桥的故事是笔者听父亲(20世纪20年代曾任商务印书馆英文编辑)讲述,《高桥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及有关著作中均未见记载。
(摘自《浦东文史》2009第三期,作者:李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