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 城市更新的建设者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6月13日 英国海军7000余人,在海军司令巴加和陆军司令郭富指挥下,分乘30余艘战舰进逼吴淞口。民族英雄陈化成为了抗击入侵英军,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在吴淞口两岸,第二道在江湾、东沟口两岸,第三道在苏州河口和陆家嘴,决心保卫上海。
8月29日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迫辟为通商口岸之一。条约规定,英人可携家属在通商口岸居住、贸易。
1853年(清咸丰三年)
是年 英商莫海德在浦东开设船坞公司,名董家渡船坞,亦称浦东火轮船厂。
1859年(清咸丰九年)
是年 苏格兰人莫尔海在浦东设立浦东船厂,经营造船、铁工、机器工程与炼钢等业务。
1862年(清同治元年)
是年 怡和码头建成。
是年 穆哈德码头建成。
是年 英商尼可逊与和记洋行的包义德共同投资白银10万两,在浦东陆家嘴建立祥生船厂。厂内设有铁厂、锅炉房、干船坞,经营修造船,并制造军火;占地18亩,临江还占有长50米的地段;机器设备齐全,被称为东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
1864年(清同治三年)
是年 耶松船厂开办。其经营项目除船坞外,还包括码头、堤岸、仓库的设计施工。
1865年(清同治四年)
是年 立德成仓栈建成,全部面积约50亩,临江段360余米,承接茶、米、糖、匹头及其他一般货物,有砖瓦仓库存储。轮船可沿埠头停靠,5小时内可上煤100吨。
1866年(清同治五年)
是年 英国海军码头、林赛码头、和记码头建成。
1868年(清同治七年)
是年 浦东火轮船厂修建一个远东最好的船坞。此坞长114米,宽38米,满潮时水深达6.3米,有4个蒸汽引擎,在4个小时之内可以把坞中落水抽干,使进坞船只迅速得到修理。
1869年(清同治八年)
6月23日 英商耶松船厂英籍印度人卓尔哲无理枪杀工人王阿然(宁波人),激起民愤。
1870年(清同治九年)
是年 祥生船厂建成1300吨“公和”号商船,船长63米,建造周期仅9个月。
1871年(清同治十年)
是年 上海船坞公司为它的2座船坞招租。耶松船厂以最高价格白银9.2万两的租金取得“老船坞”的5年租赁权。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是年 浦东火轮船厂进行大改组,拆分为浦东船坞公司和上海浦东炼铁机器公司。
是年 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在浦东烂泥渡以西、今上粮一库以东、游龙路以南建造太古栈,以堆放外轮运来货物为主。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1月17日 晚清最早设立的官督商办的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初由朱其昂任总办,朱其诏、李振玉任会办,翌年又有唐迁枢、徐润等出任会办。初期业务为承运漕粮,兼揽商货,与当时英美轮运企业有激烈竞争。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是年 浦东炼铁机器公司清理歇业,将资产机器售予祥生船厂。
1877年(清光绪三年)
是年 轮船招商局从英商手中购买了浦东陆家嘴的旗昌轮船公司所属的轮船、栈房、码头。轮船招商局的开办,打破了外商轮船公司垄断我国航运业的局面,抵制了洋商的经济侵略,推进了民族航运业的发展。
1878年(清光绪四年)
是年 英商全美洋行在浦东设立全美洋行硝皮厂,是上海近代最早的制造企业。
1879年(清光绪五年)
9月7月 英商耶松船厂工人反对克扣工资,举行罢工。在工人联名指控下,迫使洋商全数偿付工人工资。
1880年(清光绪六年)
是年 祥生船厂修建了一个长135米、宽24米的新船坞。
1881年(清光绪七年)
是年 全美洋行硝皮厂改名上海熟皮公司
1882年(清光绪八年)
是年 太古轮船公司在浦东烂泥渡与陆家嘴之间建造华通码头,全长442米。
是年 仁记洋行在浦东建立一家规模相当大的硝皮工厂。8月,该厂失火,全部设备焚毁。以后一批中国商人集资买下这家旧厂,重新成立了一家纯属华商的中国制造熟皮公司。
1884年(清光绪十年)
6月13日 耶松船厂为怡和轮船公司建造“源和”号轮船,船长84米,载重2522吨,是当时远东所造最大的一艘商船。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7月8日 上海机器轧花局在浦东建厂。该局由日商三井洋行主持,英、美、德、日、法商人共同投资7.5万两,有日式轧花机32部。收买中国籽棉,用机器轧成花衣,贩运海外。
是年 公茂机器厂在浦东白莲泾开工。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是年 日商三井洋行设立的上海机器轧花局在浦东开工。
是年 上海机器织布局首次试车成功,年生产布18万匹。
是年 太古轮船公司在浦东东昌路东侧建造公司栈码头,起初为浮码头3只,后将其中2只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固定结构。固定码头长72米,主要靠泊海轮。
是年 上海县知县裴大中出钱84千文,在杨家渡创办杨家渡义学,以斗姆堂为校舍,裴大中任校长,黄炎培为首任校董。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是年 中国神甫龚古愚收集教徒捐献,在傅家天主堂附近(今傅家宅7号)另建西式教堂一座,平房,弓门,无钟楼,可容纳200人,俗称老堂。
是年 荧昌火柴厂在浦东陆家渡、杨家渡之间创办,生产红头火柴。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是年 公和洋码头公司收买英国海军的浦东其昌东栈码头和西栈码头。同年又购买靠近白莲泾的董家渡码头和相连的麦边洋行大油栈码头。至此,该公司下辖码头岸线总长2784米,占地111.5亩四层楼的仓库和场地达17.82万平方米,可靠泊海轮10艘。
同年 祥生船厂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由1886年的30万两白银跃升至80万两,僱工1000~1400人。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是年 美商茂生洋行在浦东陆家嘴路开办茂生菸厂,是上海最早开办的卷菸厂。有卷烟机2台,僱用男女工人80名,产品主要有茂生、铜鼓两种牌号。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2月15日 天气严寒,气温降至零下12摄氏度,黄浦江冰冻。
是年 德国瑞记洋行在浦东华栈附近购置土地建造油码头。该码头占地34亩,有3个储油池可储油2500吨。还有一座能储存7.5万箱油的大仓库,附设油箱制造厂,僱佣工人600名,每日能装油5000箱。油码头是上海第一座接卸散装油轮的码头,也是第一个取得堆栈保税特权的洋商码头。
是年 轮船招商局添置浦东华栈码头。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是年 美商在浦东陆家嘴开设茂生纱厂。1900年改为英商鸿源纱厂。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是年 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资本在中国各地设厂,中国丧失工业制造专有权。
是年 轮船招商局添置浦东杨家渡栈码头。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是年 英商和丰船厂在浦东陶家宅开办,占地6万平方米,职工229人,附设有钢铁炼炉。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是年 美国纸菸公司在浦东开业,资本金白银7.5万两。有卷烟机10台,并附有堆栈。
是年 美商茂生洋行在浦东陆家嘴创办鸿源纺织有限公司,资本金100万银两。
是年 日商在浦东开设村井菸厂,自制凤凰牌卷菸,由上海三井洋行经理。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9月2日 法国驻华公使毕盛向上海道提出解决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四项原则,第一条就是要清政府确认扩张法租界,在浦东辟1平方英里(2.59平方公里)为法租界。
9月13日 英国驻华公使麦克唐纳照会法国公使毕盛,提出法国欲辟为租界的浦东那块2.59平方公里土地,早已为英侨购置。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年 以英商耶松洋行为主,集合华俄道胜银行、法商立兴洋行、美商茂生洋行等4家洋行,与中方合股参与在浦东陆家嘴创设华章造纸厂,并在香港立案,注册资本45万银两。1901年开工投产。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3月 英商耶松船厂和洋生船厂合并,成立耶松船厂公司。增资至557万两银(约合75万英镑),是当时上海最大的造船企业。
是年 德商礼和洋行与瑞记洋行在浦东招商局华栈码头的东端建成扬子码头公司(原名礼和栈码头),专门停靠长江班轮。因码头前沿水位深,很多轮船来此停靠,业务兴旺。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9月29日 英美烟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仅以21万元的资本在浦东陆家嘴开设一家小型卷菸厂。英美烟公司是由英美烟草资本的帝国烟草公司、美国烟草公司、奥格登烟草公司、大陆烟草公司、美国雪茄烟公司、统—烟草公司6家合组而成,资本金3000万美元。总机构设在伦敦,分支机构遍布欧、美、澳、非、亚各洲。
是年 英商在浦东陆家嘴开设瑞镕船厂。
是年 塘桥图董高守智集合同志,将怡和洋行蚕食公地、挤逼永济渡事实具状禀告上海县、道,要求凭契丈勘,责令拆让,同时改建塘桥石路。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是年 日商在浦东烂泥渡附近创办一家机器造纸厂,专门生产包装纸及纸器。
是年 英美烟草公司在浦东陆家嘴增设英美烟草二厂。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8月3日 大风潮,黄浦江最高水位达5.55米,沿江滩地各栈房遭水淹。
是年 营造业泰斗杨斯盛捐巨资,在浦东六里桥购地40余亩,
兴建浦东中学,全权委托黄炎培负责筹建。
是年 鸿升栈在东昌路江边建立鸿升码头,以运卸货物为主。
是年 日商大阪商船会社在浦东老摆渡港两侧建造老摆渡码头(又叫老白渡码头)。
是年 李平书在上海首创组织浦东同人会,参与者均是浦东籍著名人士,如杨斯盛、王松云、黄炎培、雷奋、叶惠钧、穆湘瑶等。同人会所列要务第一为“着眼于外力之抵御,禁止浦东地契转洋商道契”。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6月8日 浦东陆家嘴美商晋隆洋行菸厂男女工人约千人相约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12月16日 高桥、陆行乡董朱有恒等创设上海浦东塘工善后局,暂借庆宁寺为事务所。
是年 耶松船厂公司整顿财务重新注册,改名为耶松有限公司。从此,该公司延续执上海机器船舶工业之牛耳达30余年,成为英商在华工业投资中最大的企业之一。
是年 洋泾总董潘作人创建洋泾学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前身),借洋泾镇东敬修堂为校舍,开设国文、算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大异于私塾教学,时人称之为洋学堂。
是年 金桥人杨保恒与叶佳棠、沈杏苑在杨家渡义学的基础上,创办震修小学堂。这是浦东地区第一所私人办的学校。
是年 大营造家王松云和杨贵达出资7000余银两,建造了自汽船码头至高桥镇的大同路。
是年 李平书、黄炎培等人向县府提出,结合辟建沈家弄路,以路为界,限制路东、路南乡民再向洋商售让土地,以抵制洋人向浦东腹地扩张。这一提议得到官府的同意。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3月8日 浦东中学在浦东六里桥正式开学,黄炎培任校长兼监督,张志鹤为教务长,孟迺钊为庶务长。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4月30日 浦东塘工善后局在浦东东沟口基地建屋31间,后又于西首兴建43间,作淞沪巡防第五营驻地。
9月13日 浦东三林塘商会举行周年纪念,选举汤蕴斋为商董,储伯藩、杨柳君、李荣清等8人为议员。
是年 为防止洋商向浦东腹地推进,杨斯盛联合营造业同仁及地方士绅,共同捐资,不费官银,开筑沈家弄路。它西起黄浦江边的陆家渡,东至洋泾镇,长4940米,宽2.5至7米,成为浦东早期东西向的一条交通要道。
是年 塘工善后局重建烂泥渡码头(原名赖义渡,是清代沿江八长渡之一),归义渡局管理,属民渡。码头为木质结构,设跳板供行人上下。抗日战争期间湮没。
是年 江海关在浦东陆家嘴设海关栈房。
是年 蓝烟囱公司收买瑞记洋行的油栈码头,并委托太古轮船公司建造轮船码头,并代为经营管理。
是年 张荣林与求新船厂厂主朱志尧在浦东南码头有志里创办新祥铁店。1924年,新祥铁店买进大德油厂机修车间设备,改名为新祥机器厂,主要生产老式丝杆榨油机、储油设备及内燃发动机。
1909年(清宣统元年)
是年 高守智在浦东同人会、塘工善后局支持下,说动官府,组织了有华洋官民各方参加的小组,按契清丈,迫使怡和洋行屈服于事实,归还了侵占的公地,拓宽、重建了浦东董家渡码头,放宽了渡口道路。并于1912年竖界立案。
是年 李平书联合上海、川沙、南汇、奉贤、华亭(今松江)、金山等县的士绅筹筑沪金铁路。计划中的这条铁路由浦东杨家渡起,东抵川沙钦公塘,南经南汇、奉贤至金山境的白沙湾。筹备章程指出,铁路的建筑是为了“保运输之权利,图沿海实业之振兴”。但由于资金不足,工程未能进行。
是年 华章造纸厂因连年亏损,厂产陆续抵押给华俄道银行。
是年 浦东地区实行城镇乡自治,洋泾、塘桥、陆行、高行四区为东泾镇地方自治区域。自治公所设在洋泾镇宝仁堂。
1910年(清宣统二年)
7月13日 上海县自治筹备公所成立,选举浦东人李平书为所长,浦东人秦锡田、梅向羹为副所长。并推举6人分赴各乡演讲,督促设立调查事务所。28日,浦东的杨思、三林塘、陈家行等乡分别正式成立调查事务所。
8月 朱日宣、谢源深在浦东西香花桥、庆宁寺创办问道小学。
9月23日 警备长穆湘瑶乘舟考察黄浦江,认为水面辽阔,提议“须有舢板船巡守”。
12日 浦东塘工善后局谢源深、朱日宣等创办东沟小学堂,借用善后局一间房屋为教室,仅有学生20人。
是年 上海源康祥棉织厂发行所在浦东老白渡南街创建。
1911年(清宣统三年)
1月5日 浦东塘工善后局局董朱日宣租赁小轮,开办市轮渡公司,首创过江轮渡。起初由东沟直驶北京路外滩,以后航线延伸到高桥、吴淞等处。
1912年
2月 《浦东报》改名为《新浦东报》
是年 通裕铁厂从浦西迁到浦东白莲泾河口北侧,改名为公茂机器造船厂,经营造船和航运业。1960年改建为上海港口机械制造厂。
1913年
1月 浦东塘工善后局建造董家渡码头及木驳。
2月18日 浦东烂泥渡、陆家嘴等处织胶布各厂女工,因厂主迭次降低工资,举行同盟罢工。
3月29日夜 浦东烂泥渡德商美商最时洋行栈房失火被毁。
是年 蓝烟囱码头仓库内增设2台升降机,这是上海最早使用升降机的仓库,可存货5万吨。
是年 洋泾区从东泾镇划出,成立洋泾市自治组织。1915年袁世凯称帝,解散地方自治组织,改称洋泾市洋泾镇。
1914年
9月 浦东大川小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开辟董家渡至南汇东城航线。
是年 英美烟公司在陆家嘴新设英美烟二厂。
是年 陆伯鸿、乐振葆等购下周家渡黄浦江边20亩土地和一座化铁炉,招集90多名农民,办起和兴化铁厂(上钢三厂前身)。
是年 招商局在浦东(今即墨路)创办招商局机器造船厂(解放后改为上海船厂)。
1915年
4月12日 上海江海关在浦东陆家嘴销毁价值9万多元的鸦片。
7月28~29日 台风过境,风力达12级以上,气压降至981.3毫巴,一次雨量达102毫米,黄浦公园水位涨至4.64米。江堤被冲垮,农田受淹,灾情严重。
是年 华章造纸厂出卖给日商三菱株会式社,改名为日华纸厂并增添了设备。
1916年
12月8日 江海关开始在新建的浦东汽窑焚毁烟土。为了定期焚烧历年扣存的150担烟土,江海关特地在浦东建筑起三座新汽窑。江海关称以后准备每周焚烧一次,直至烧完为止。
是年 美商大来洋行买下白莲泾口沿江几十亩土地,翌年建造大来码头。1919年建成,码头为木制栈桥框架式结构,长255米。
1917年
是年 穆藕初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浦东杨思桥引种,推广美棉。
是年 由张家楼天主教会出资,修筑张杨路,它东起张家楼,西讫黄浦江边之杨家渡。
1918年
5月 日商日华纺织会社收买华商鸿裕纱厂和美商鸿源纱厂,改名为日华纺织第一厂和第二厂。
5月8日 浦东实业公司假座江苏省教育会召开讨论会,黄炎培任主席。穆藕初在会上讲演《对于浦东实业之主张》。
8月 和兴化铁厂投产,标志上海第一家民营钢铁厂正式诞生。
是年 日本邮船公司收购位于浦东其昌栈东面的一块土地,用10年时间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轮船码头,即新汇山码头。码头全长327米,前沿水深6.9米,主要靠泊远洋轮船,建有仓库10座,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仓库总容量3万吨。
是年 刘鸿生与人合资用高价把董家渡码头买下,改名为义泰兴码头。
是年 浦东塘工善后局在浦东高行附近置地24亩,建立花圃。
是年 上海县知事公署在浦东大将浦(今东沟附近)建立上海县立苗圃,占地40亩。4月9日,举行苗圃开幕仪式以及清明节植树典礼。
1919年
1月2日 穆藕初与黄炎培、童世亨、钱新之、叶惠钧、朱叔源等开会,决定筹集资金10万银元,拟定在张家浜购地2亩,创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浦电”是浦东地区首家民营电气公司。
1月12日 浦东公所预备成立会召开,到会者300余人,穆藕初被临时推举为董事,李平书、黄炎培、穆湘瑶等6人为名誉董事。
1月17日 万国禁烟会召开成立大会。上午,由焚土专员张一鹏主持,于浦东汽窑焚鸦片100箱。穆藕初代表留学生到场监督。于1月27日烟土全部被焚毁。
5月 浦东中学300余名学生罢课2周,声援北平“五四”运动。
6月6日 浦东祥生船厂400多名工人支持北平学生爱国斗争,奋起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当时,祥生船厂正值为罗维芹洋行制造的两艘轮船竣工试车之际,外国工头再三下令复工,但工人不予理睬,罢工坚持了6天。
1920年
5月至6月 上海米价扶摇直上,从5月初每石银元六七元,6月中旬猛涨至16元。浦东发生抢米风潮,各厂工人掀风罢工浪潮,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生活待遇。
9月29日 英国瑢镕船厂为挪威承造的第六艘轮船“投客”号下水。
12月1日 由童世亨为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浦东电气公司正式开始送电,起初范围仅限于其昌栈、烂泥渡、杨家渡、老白渡、董家渡一带,次年线路延伸至洋泾镇。
是年 陈桂春、虞洽卿、王一亭、朱葆三、朱福田等人发起募捐,创办浦东医院。
是年 英商隆茂栈建造隆茂栈码头,木质结构。先以运货物为主,后为民渡。是年黄炎培邀集浦东同人会中的实业家顾兰洲、陆清泽、凌云洲和时任川沙县交通工程事所(后改称交通局)主任的张志鹤等商讨发展浦东交通。经过酝酿,决定筹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川沙两县知事呈文租借上川县道所需土地,兴筑上川公路。
是年 宝山县高桥人孙尔枚开设同济和轮渡公司,有2艘小轮行驶于上海——高桥之间,每日5班。由于携带行李较市轮渡方便,也有不少乘客。
是年 浦东同乡会理事陈子馨所经营的杨思恒源花厂设小轮从杨思桥堍直开上海董家渡,每日1班,当天来回。
是年 日商将日华纸厂卖给华商,伦章与日华两厂合并,改名为天章造纸厂。
1921年
1月 浦东同人会理事穆湘瑶与南汇朱祥绂合组上南交通事务局。同月,穆湘瑶集资成立了上南长途汽车公司,自任经理。公司资本25万银元,拥有汽车20辆。
3月 黄炎培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拟定招股简章,暂定股金50万银元,分1万股,第一期每股先收股金4/10,为20万银元。顾兰洲带头设股1/4。
7月21日 浦东陆家嘴英美菸厂新老两厂8000多名工人,为抗议洋监工虐待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党组织委派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李启汉领导罢工,罢工至8月10日胜利结束。上海烟草工会在罢工胜利后正式成立。8月英美菸厂的工人代表在菸厂附近的吴家厅召开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党领导的浦东地区最早的工会组织。按章程选出的工会,由刘凤臣担任会长,张子根为副会长。
10月24日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下,上海英美烟草厂新老两厂万余工人,为要求撤换监工,反对厂方无故开除工会会长而再次举行罢工,迫使厂方接受工人提出的条件。28日复工。
10月 由上南长途汽车公司垫款兴筑上南公路,该路北起上海县的周家渡,中经杨思,南讫南汇县的周浦镇,全长13.85公里。
是年 公茂机器造船厂在浦东南路3500号创建。
是年 中栈码头在浦东塘桥路建成。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固定码头,长164米,浮码头1座,长46米,堆场堆存容量5万吨,固定码头可停靠1~1.5万吨级船舶,装运货物以煤炭为主。
是年 英商怡和洋行在浦东小南码头路创建南栈码头。钢筋混凝土结构,长414米,总容量25万吨,可停靠2万吨级轮船,装运煤炭。
是年 北栈码头在浦东张家浜建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固定码头,长138.5米,浮码头长60.9米,前沿水深8米,靠泊5~7千吨级船只,装运煤炭,堆场堆存容量3万吨。
1922年
3月19日 浦东纺织工会成立大会在陆家嘴日华纱厂召开,经选举郭文英任工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李启汉等在会上讲演,勉励工人加强团结。
4月6日 新成立的浦东纺织工会领导了日华纱厂一、二厂3800多工人的大罢工。
5月20日 因厂方报复,开除工人,日华纱厂工人再度罢工,提出承认工会等6项条件。
8月 上川县道工程在庆宁寺塘工分局举行了开工典礼,工程由北向南推进。
10月 上南公路竣工,即租与上南长途汽车公司开办汽车客运。
11月1日 浦东日华纱厂全体女工罢工,提出启封纺织工会、开除愚弄并克扣女工工资的两名翻译、赔偿罢工期间女工损失等复工条件。
是年 耶稣信徒在浦东烂泥渡路游龙路口,建筑福音堂(又名耶稣堂),属信徒信心会。
是年 德商以125万银购下和兴化铁厂,更名为和兴钢铁厂。
是年 浦东塘工善后局将南北向的一条乡间泥路,修建为弹石路面,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二字命名。
是年 浦东塘工善后局在疏浚咸塘浜时,将挖出泥土重新填筑张六路(该路南起张家楼、北至六号桥,故名),为纪念塘工局董谢源深,将张六路改名为源深路。
1923年
是年 法商在浦东白莲泾50号(现为浦东南路3500号)开设中法印染厂。
1924年
10月7日 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与浦东塘工善后局和川沙县交通局签订租借上川县道的正式合同。合同规定租路期限为30年。
是年 煤炭大王、浦东同乡会理事刘鸿生在塘桥创办时济医院,为码头工人及周边贫苦群众施治给药。
1925年
5月30日 浦东祥生船厂400多名工人,在工人代表杨培生、杨鸣皋的带领下,到南京路参加反帝示威游行。
6月3日 英美菸厂1万多名工人参加“五卅”同盟罢工,资方叫来巡捕,开枪镇压印刷部工人,当场打死2人,抓走4人,伤者无数。
6月4日 浦东祥生船厂2000多名工人全部罢工。
9月13日 上海铁厂总工会成立,浦东祥生船厂的杨鸣皋任委员长。
10月 中共浦东支部联合干事会成立,书记张人亚,下辖6个沿江支部:英美烟一厂党支部,书记张培林;英美烟二厂党支部,书记朱谦志;英美烟三厂党支部,书记孙正友;祥生铁厂党支部,书记杨培生;日华纱厂党支部,书记周志康;美利时皮厂党支部。
10月 上川铁路庆宁寺至龚家路口段竣工通车,长14公里。
12月1日 中共上海区委建立纱厂、铁厂、印刷、邮电、海员、码头6个产业总工会。由于浦东的码头最多,共有37个,工人达19万多人,故码头总工会设在浦东,委员长孙良惠。
是年 营造家周瑞庭和高桥乡公所共同出资6000银元,将原为弹石路的大同路改建为路宽8.33米的煤屑路。这是浦东第一条公路。
是年 在游龙港口建立游龙路码头,为固定的钢质浮码头,属民渡。
是年 天后圣母行宫(俗称天后宫)在浦东今东南新村西部建成。
是年 大来码头扩建,码头长度达到381米,前沿水深近7米。安装1台17吨轨道移动式起重机,为当时上海(除船厂)所使用的负荷量最大的起重机。码头后方建有4座仓库,可容杂货1.5万吨,露天堆场可堆煤炭或木材约5万吨。
是年 中法印染厂被英商高木索接盘,改名为纶昌印染厂。
1926年
9月 中共其昌栈码头支部成立。
10月24日 上海工人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中共上海区委派共产党员陶静轩到浦东组织起义,并任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陶静轩按计划集中码头工人纠察队员130人,携带武器准备攻打浦东的三区警察署。24日凌晨,当陶静轩带领起义队伍在吴家厅布置进攻时,遭到众多警察的包围,并被拘捕。
12月 中共沿江支部发展到11个:日华纱厂支部、祥生铁厂支部、英美烟老厂支部、英美烟新厂支部、小南洋菸厂支部、和丰铁厂支部、荧昌火柴厂支部、小轮驳支部、烂泥渡码头支部、其昌栈码头支部、十八间码头支部,共322名党员。
是年 上川铁路龚路到川沙段通车。至此,上川铁路全长21.15公里,全程设10个站。
1927年
2月19日 上海工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在上海总工会号令下,举行总罢工,浦东祥生船厂、日华纱厂的工人积极响应。
3月21日 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上海码头总工会委员长张叔平到浦东组织工人起义。张叔平任浦东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带领工人攻占了烂泥渡警察署,缴获武器100余件。工人队伍又攻克了三区警署下属的陆家嘴、杨家渡等警察所,至此浦东的反动武装被彻底摧挎。起义工人成立了以工人纠察队为主体的浦东临时保安局,并组成了浦东市民委员会,实现了“工人取得武装”和“建立民众政权”的起义目标。
7月29日 浦东塘工善后局结束,其工作由新成立的川沙县建设局接收。
1928年
3月8日 浦东著名实业家陈子馨发起,成立浦东商业储蓄银行,资本2万元,总行设于浦东杨思,分行设于上海。该银行是川沙地区最早的银行,也是当时浦东地区唯一一家以“浦东”为名的企业。
是年 在浦东老白渡南街转角处开设五和精盐公司,是规模较大的盐业公司,以制造食用精盐为主。1939年歇业。
是年 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在浦东烂泥渡路创办第一所女工夜校,以培养女工德、智、体、群全面发展。
是年 刘鸿生在周家渡中华码头内创办中华煤球第二制造厂。
是年 坟山码头在浦东陆家嘴西北部的黄浦江边(原浦东公园内)建成,属民营渡口,设施十分简陋,为木质跳板码头。、
是年 上海特别市将上海县立苗圃和塘工善后局花圃合并为上海市立园林场。是年辟建东昌路,它东起震修路(今浦东南路),西讫东昌路轮渡站。
是年 浦东同人会易名为“浦东同乡会”,浦东同乡的范围扩大为宝山、上海、川沙、南汇、奉贤、金山、松江等7县。
1929年
是年 李直士、李拔可、刘鸿生集资20万元,在浦东周家渡创办华丰搪瓷厂。
是年 刘鸿生先以20万银元盘入原日晖织呢厂,再从德、法、比等国进口部分机器设备,集资本金共计为80万银元,在浦东周家渡西村路1弄9号开设章华毛纺织厂。
是年 由浦东同乡会发起,疏浚了浦东烂泥渡。
1930年
7月 经刘鸿生提议,鸿生、中华、荧昌三家火柴厂组建为“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刘鸿生出任总经理,生产“宝塔”牌火柴,将雄踞中国火柴市场几十年的瑞典“凤凰”火柴和日本“猴子”火柴挤出了中国市场。
秋 张载伯创办洋泾中学,张自任校长。初创时,因缺少办学资金,借用震修小学西北角的一幢二层楼房及北面的一幢平房作教室和宿舍,教职员工共计十余人。
是年 美国花旗银行在浦东白莲泾创办大来码头。
是年 承包商孙森记和上海市政府签订合同,承揽修建高桥海滨浴场工程,由市水利委员会技祐李元亮专司其事。
是年 政府拨款在浦东修建一条大马路。当时,规划路线为南起上南铁路,向北经白莲泾港、南码头,至陆家嘴路向东偏北折经其昌栈、东沟镇,到高桥大同路止。初名浦东路。
是年 中兴公司在浦东白莲泾创办中兴码头。
是年 上海市公用局投资建造老白渡码头。因位于洋泾区老白渡地区,故名。为钢板木质结构的浮码头,供过渡乘客上下和大小轮船装卸货物之用。
是年 为打通浦东的南北通道,1930年,上海市政府从上南路向东沟,与黄浦江平行,辟建大干道,建成后命名其为浦东路。1935年后,将长道分作两段,南北路改名为浦东南路,东西路改名为浦东大道。
1931年
4月12日 浦东商业储蓄银行增加资本为30万银元,并增设浦东烂泥渡分行。
6月10日 杜月笙在高桥陆家堰举行杜家祠堂落成典礼,邀请南北名伶演出,军政要人和海上闻人一时云集。
7月 杜月笙在高桥公园(今高桥中学地)办时疫医院。10月改名为济群医院。
8月18~25日 大风潮。洋泾镇中心气压降至963.9毫巴,最大风力11级。25日雨量达84.3毫米,黄浦江水位涨至4.94米,大批农田受淹,造成灾害。
9月27日 上海市浦东塘桥民众抗日救国团在塘桥成立,公推金楚相为主席。
9月28日 为反对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侵占中国东北领土,浦东中学成立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出《告浦东同胞书》。
9月 浦东同乡会杜月笙、穆藕初、叶汉丞、江倬云及水利专家20余人,讨论了护塘问题,并推2人赴宝山、太仓、高桥等处实地调査。
是年 纶昌印染厂在陆家嘴菸厂路增设新厂。
是年 英商在浦东烟台路开办伦昌棉织厂,当时有纱锭30260枚,布机964台,职工2300人。
1932年
1月3日 新的浦东同乡会成立,选出杜月笙、穆藕初、黄炎培、沈梦莲和吕岳泉5人为常务理事,杜月笙为主席理事。
1月28日 淞沪战争爆发,日寇进犯上海,炮轰吴淞砲台。
年初 “一•二八”抗战爆发。2月4日,浦东同乡会发出关于救济本埠兵灾同乡的通告。同乡会在周浦镇和杨思镇设立难民收容所,并在周家渡、白莲泾、塘桥、老白渡、烂泥渡、洋泾镇等地设站发救济米。
7月16日 高桥海滨浴场初步建成开放,这是上海市第一个正规的海滨浴场。
8月14日 浦东同乡会常务理事开会,一致议决募捐救济东北义勇军。暂先捐助东北难民5000银元,由浦东商业储蓄银行垫付。
1933年
是年 上海市公用局耗资1.298万银元,在浦东春江路尽头的黄浦江边,建成一座钢质浮桥水泥固定码头——春江码头。
是年 浦东中学荣获上海市中等学校体育联合会第四届足球赛冠军。
是年 美商中美火油公司在上海广东路51号成立,公司在浦东东沟有大小油池14只,共可储油14000余吨。
是年 南洋码头在陆家嘴西部黄浦江边建立,为民营渡口,后归南洋菸草公司使用。为木质结构,设施简陋。
1934年
2月22日 浦东同乡会召开第24次理监会联合会。会议讨论建筑会所、浦东大道迁移坟墓、兴办浦东自来水厂及沿浦码头、公用局函复减低市轮渡票价等事。
6月1日 浦东同乡会部分理监事举行会议,决议向市政府力争修建董家渡轮渡。
7月 浦东同乡会在浦东高桥建立农村改进会,由杜月笙出任会长,聘请芷江大学教授王揆生任总干事,高桥日新校长连友三为副总干事,会址设在高桥慈善街财神堂内。
是年 开辟春铜线,由浦东春江码头至浦西南京东路外滩的铜人码头。1935年铜人码头撤销,浦西停靠改为北京东路外滩,轮渡线改称春江线。
是年 印尼华侨在浦东三里桥创办中国酒精厂,占地193亩,职工2300多人。是年纶昌印染厂已有印花机5台,日产花布7500匹,成为战前上海规模最大的印染厂。
1935年
4月24日 波兰商品展览船“大达纳斯脱”号自香港抵沪,停泊于浦东新太古蓝烟囱码头,向市民公开展览3天,参观者达千余人。展品大多为轻工业产品、化学工业品、玻璃器皿及农具、木材、珐琅、白铅等。
5月14日 英商纶昌印染厂漂染、染色、整理车间工人为要求恢复赏金,自发进行罢工。
6月 中共江苏省委为加强领导,先后吸收纶昌印染厂积极分子杨东林、杨秉儒等六人入党,组成纶昌印染厂第一个党支部。
6月22日 高桥海滨浴场正式开放,张学良、吴铁成、杜月笙等政要名流送匾祝贺。浴场休息中心海滨饭店由上海谦利洋行买办杨鸿笙等筹资建造,“海滨饭店”四字由黄炎培题写。
8月 由洪长金教长带领,浦东回民集资,在吴家厅南面、坟山屋16号建造浦东清真寺。
9月26日 华商刘鸿生与日方合组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10月 浦东路竣工。因路线过长,编订门牌及邮件投送均成困难,工务局决定为分三段:一自周家渡至浦滨路止,定名为浦东南路;二自陆家嘴路至上川路,定名为浦东路;三自上川路至高桥大同路,定名为浦东北路。后将浦东路称为浦东大道。
是年 私营浦东汽车公司开辟从东昌路经浦东路至洋泾的第11路公共汽车(抗日战争中停办)。
1936年
3月 上川铁路通到祝桥镇,至此,上川铁路全线开通,总长35.35公里。
6月 耶松船厂和瑞镕船厂合并,成立英联船厂,额定资本金2000万元。当年发行股票1000万元。该厂下属3个分厂,即董家渡船厂(在浦东小南码头)、和丰船厂(在浦东陶家宅)、杨树浦船厂。该厂设备规模巨大,拥有1万吨的船坞、14米长的车床等,能制造行驶长江的3000~4000吨江轮,每年可造一二艘,可修3万吨以上的巨轮,成为上海最大的船厂。
秋 夏履之和黄炳权等发起筹组“浦东长途汽车公司”,计划构筑沪南公路。1937年开工,因日寇侵占上海,工程被迫中断。
1937年
4月3日 浦东同乡会全体理监事决议,由穆藕初等具名《致杜月笙主席理事函》,请杜同意将祝杜50大寿的礼金全部移建浦东石塘。5月27日杜月笙复函,表示完全赞同。
6月 浦东水厂在浦东陆家嘴建成供水。这是浦东最早的自来水厂,也是上海第一家市办水厂。水厂占地9857平方米,由德商罗德洋行设计,上海成泰营造厂施工,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均采自德国西门子公司。
8月13日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浦东陆家嘴、陆家渡、北护塘路大批民房遭日机轰炸。
8月13日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十六铺以北的公交线路停驶,各渡口停航。从8月15日起,浦东同乡会成立的战时救济团组织了卡车,把难民送到南市的江边码头,再租用民船摆渡到周家渡,乘上南小火车到周浦等处,然后各自回家。
10月1日、2日 日机出动6架次飞机,轰炸浦东烂泥渡、杨家渡、陆家嘴及孔家桥,大批民房被炸,居民死伤数十人。
12月5日 日军特务部西林班扶持的伪上海大道市政府在浦东东昌路成立,汉奸苏锡文任市长(1938年4月28日改称上海市政公署督办)。
是年 天主教会在浦东菸厂路建仁爱医院。
1938年
2月 从“孤岛”到沿海各地和江浙内河的航线恢复,浦东地区交通解除封锁,对国外的进出口恢复自由。
是年 原建于复兴岛的马勒机器造船厂,在浦东大道八号桥建造新厂。
是年 日商在浦东老白渡、浦东南路之间开设万国油库。1945年日本投降后歇业。
1939年
是年 建立中共浦东颐中菸厂党支部,书记山根宝。
1940年
7月18日 中共纶昌印染厂、光中义务子弟学校党支部建立,书记杨东林。
1941年
3月 建立中共浦东颐中菸厂铜匠间党支部,书记山根宝;光中义务子弟学校党支部,书记郑谦;平安船渠党支部,书记陈若。
是年 纶昌印染厂被日军侵占,机器设备被拆迁。后被日商接收,改为公大第九厂。
8月 史赞人在浦东烂泥渡创立私立竣德中学,亲任校长。
1942年
10月24日 浦东杨家渡北草泥塘发生大火,5000余棚户付之一炬。
1943年
是年 鉴于一些孤儿流浪街头、无人教养的情况,浦东同乡会在浦东龙华嘴创办浦东第一儿童教养院,专门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
是年 中共三井造船所党支部建立,书记龚乃安。
1944年
是年 中共南码头地区党支部建立,书记杨东林。
1945年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海人民联欢庆祝。
8月 杜月笙和高桥区区长锺玉良上书上海市教育局,请求在高桥镇办一所完全中学。1946年3月,上海市市立高桥中学建成。
是年 华章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定名经济部第七造纸厂,1947年改名天章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西厂。
1946年
8月 以浦东说书为主的沪书艺术组织——上海市永裕说书研究社在上海南市文庙内开成立大会,办公地点设在川沙县洋泾镇大街的顺风茶园。这是全上海唯一的沪书艺人组织。
12月1日 青复服务社在原来第11路公共汽车线路上,开办由东昌路经洋泾至高庙的汽车客运业务。
是年 洋泾地区人士贾伯馨、贾毅、贾锦芳、贾珊珊、贾兰兰和贾德起等发起创建正谊中学(泾南中学前身),校址在民生路161号。
1947年
8月 浦东电气公司复业,并安装了一台2500千瓦发电机,恢复发电。
是年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创办耀华玻璃公司,为官商合办企业。公司设在天津,工厂设秦皇岛,在上海浦东耀华路设分厂。
是年 有中共颐中菸厂卷菸车间党支部,书记黄志浩;颐中菸厂叶子车间党支部,书记王长森;颐中菸厂冷作车间党支部,书记马文祥;天章造纸厂党支部,书记沈文祥;浦东太沽码头党支部,书记刘超群;老公茂船厂党支部,书记胡桂宝;章华毛纺厂党支部,书记周洪源。
是年 浦东同乡会组织农业改进会,在浦东高桥、杨思等建植棉试验场。
12月30日 上海英美烟草公司颐中菸厂12000名工人举行“年关”罢工,要求改善待遇。
1948年
是年 浦东电气公司在浦东庄家桥南部建光明村。
1949年
5月7日 国民党特务在浦东戚家庙将李白、秦鸿钧、张困斋、杨竹泉、郑显芝、周宝训、品飞巡、黄秉干、严庚初、焦伯荣等十二烈士秘密杀害,就地掩埋。
5月25日 解放军向高桥地区发起总攻,毙敌2600余人,俘敌15000余人。至此,川沙县除横沙外全境解放。
5月27日 上海全部解放。
6月1日 中共上海市洋泾区委员会成立,书记董铨。
7月24~25日 强台风侵袭浦东地区,最大风力为12级,最大日雨量148.2毫米,黄浦公园潮位达4.77米。大批农田受淹,造成严重灾害。
7月29日 上海市市长陈毅来高桥砲台浜视察海塘抢险工程。
[信息来源:史志办]
摘自《近代东外滩》